//将书中原句和自己笔记区分开来
##未来的挑战
好的回答模式:“大多数人相信X,但事实却是X的对面”。“大部分人认为世界的未来由全球化决定,但事实是–科技更有影响力”
进步的两种形式:水平进步(广泛进步),垂直进步(深入进步)
水平进步:从1到N,从宏观层次即全球化(中国的水平进步)。复制已存在的事物
垂直进步:从0到1,即创新,科技
创业公司往往是新科技的诞生地。
在功能极端失调的组织中,要想要获得晋升机会,告诉别人你在工作比挽起袖子做事__更重要__。(如果你所在的公司就是这样,你应该现在就辞职。)
一个新公司最重要的力量就是__新思想__。
##像1999年那样狂欢
尼采增在精神错乱前写道:“个人发生精神错乱很少见,但对群体、政党、国家、时代而言,精神错乱却很普遍。”
如果你能识别出那些不切实际的大众观点,你就能看到隐藏在这些观点背后的反主流事实。(当今世间还在流行哪些错误的大众观念,生活方面存在哪些道德绑架,工作行业方面)
这样的疯狂可以理解,但不妥当。
每个人都慢慢用不确定的眼光去看待未来,任何提出年度计划而非季度计划的人都应该被当做极端分子避之唯恐不及。
全球化替代科技成为未来的希望。
商业思想:
- 循序渐进
- 保持精简和灵活性
- 在改进中竞争
- 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
对立面思想:
- 大胆尝试胜过于平庸保守
- 坏计划也好过没计划
- 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
- 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
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主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对企业的认识多少是基于对以往过错的错误反应形成的)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
公司创造的价值和公司市值的区别,例如Google不是创造价值最多的公司,只是由于利润率高,所以市值高。
经济学家用两个简单的模型解释了这两种现象:一是完全竞争,而是垄断。
如果你想要创造并获得__持久__的价值,不要知识跟风简历一个没有特色的企业。
除非这个市场明确的需要英式事务,否则你说的就是错误的。(先明确需求,再明确竞争)
当你听到大多数新开的餐厅在一两年就关门了,你的本能会告诉你–你的餐厅不会这样。你会设法向人们证明你是个例外,而不是认真的思考是否真是这样(思维习惯问题)
非垄断者通过把它们的市场定义成各种更小市场的交集来夸大自己的独特性;
相反,垄断者通过把它们的市场描述成若干大市场的并集来伪装它们的垄断性;
在商界,钱就是一切,或至少是非常重要。
垄断者自然享有坏名声–但只在__一成不变的世界__里如此
垄断的好处:
要想将企业从每日的生存竞赛中解脱出来,唯一的方式就是:获取垄断利润。
在完全竞争中,企业着眼于短期利益,不可能对未来进行长期规划。
富有创意的垄断者创造出崭新的事物,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垄断企业推动社会进步
因此垄断不是商界的症结,也不是异常存在,而是每个成功企业的写照。
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无法跳脱竞争
##竞争意识
按照马克思所说:人么因为差异才会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因为观点与目标渐染不同而斗争。差异越大,冲突就越大。
对莎士比亚来说则恰恰相反,所有的斗争都或多或少有些相似。
如果你不能把对手打败,那就合对手联合。
##后发优势
任何公司在与同等实力的竞争者竞争时都会造成利润流失
垄断企业的特色: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以及品牌优势
一般而言,专利技术在默写方面必须比它最相近的替代品号上10倍才能拥有真正的垄断优势。
要做出10倍的改进,最明显的方法就是创造全新的事物。
或者你可以彻底改进一种已存在的事物:如果你能做到10倍好,__你就可以避开竞争__。
你也能通过出众的综合设计做出10倍好的改进。
网络效应使一项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变得更加有用。(例如facebook)
网络效应作用很大,但是除非你的产品在网络群组规模尚小的时对__初期用户已经具有价值__,否则无法收到网络效应。
享有网络效应的企业必须从非常小的市场做起。
软件开发就享有非常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因为产品不需要重复的投入,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每个垄断企业都在自己的市场范围内占主导地位,因此,每个初创公司都应该在非常小的市场内起步。
一个初创企业完美的目标市场是特定的一小群人,而且几乎没有其他竞争者与你竞争。
残酷的竞争会吞噬掉你全部的利润。
最成功的公司会在一个特定的利基市场里占据主导,然后扩展到相近的市场。
后发优势:要想赢,首要工作就是研究残局
##成功不是中彩票(人们对未来的态度)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未来是明确的,那么提前了解未来,并且努力打造未来就是有意义的。
直到进入大学我们才发现,这10年的努力只不过是为了一个完全不了解的未来填写一张令人困惑的多元化简历罢了。__不管怎么样,也算是做好了准备–没有目标的准备__。
一个目标明确的人往往会选择一件最该做的事情,并专心做好一件事。
看待未来的方式:
明确的未来
不明确的未来
乐观的未来
悲观的未来
中国:明确未来的悲观主义者
现在欧洲:不明确未来的悲观主义者
现在美国:不明确未来的乐观主义者
其他国家都害怕中国将要统治整个世界,而中国式唯一一个认为自己不会统治世界的国家。(哈哈)
中国各阶层人士对未来都严正以待。(展望未来时,总会考虑到“天灾”)
一个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者相信未来是可知的,但却是暗淡的,所以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为什么中国人相信未来式暗淡的?只是有忧患意识吧,这就算悲观了么)
在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者眼中,如果计划缜密,工作努力,未来会比现在更好。(就乐观来说:这群人就是不考虑“天灾”的乐观生活态度,但真是“天灾”到来时,不还是传到桥头自然直的过来了,例如2000年互联网泡沫。所以乐观、悲观还是一样子的生活着,哪种更好?)
在一个明确乐观的未来中,会有工程师设计水下城市和太空居地,而在一个不明确的乐观未来中,会有更多的银行家和律师。
当今的世界–对未来不明确却很乐观
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可以使你创造出你想要的未来
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可以对已存在的东西进行复制,毫无新意
对未来不明确的悲观主义也有作用,因为这样的未来会自我实现:如果你是一个对生活要求不高的懒人,你的要求很容易就达到了。
没有计划的进步就叫“演化”。
##向钱看
不要惊讶,因为少数人往往会取得极大的成果。
“帕累托法则”,也叫80-20法则。
懂得幂次法则的人在创建企业时会比其他人更犹豫:他们知道加入一个发展迅速的一流企业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最重要的事情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市场可能会胜过其他所有市场。
##秘密(如何思考秘密,并发现秘密)
经典的三分法:将事情分为简单、困难和不可为三种。
泰德-卡辛斯基认为现在人之所以郁郁寡欢是因为世界上所有的难题都已经解决,剩下的不是太简单的问题,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儿努力追究这些目标不能带来满足感。
人们为什么不相信秘密的存在了:
渐进主义:反之,如果严格做到所有要求的事(而且做的比同学稍好一些),你将得到好成绩
风险规避:人们害怕秘密是因为怕犯错
自满:社会精英享有最大的自由,也最有能力去探索新想法,但是他们似乎最不相信秘密。
扁平化:如果有可能发现新事物,难道全球人才库中更加聪明、更加有创造力的人还没有发现吗?
在经济学方面,不相信秘密的存在,导致人们盲目的相信市场的有效性。
###相信秘密
成功的企业建立于开放却未知的秘密秘密之上,这秘密关乎世界如何运作。
###如何秘密
秘密分为两种:关于自然的和关于人的。
探索秘密的最佳处所就是无人关注的地方。
##基础决定命运
- 所有权:谁在法律上拥有公司的资产?
- 经营权:谁实际管理着公司的日常事务?
- 控制权:谁在形式上管理公司事务?
然而,对于鼓励员工风险而非制造冲突的股票,你务必小心分配。给每个人相同的份额是错误的。
##打造帮派文化
因此我们打算雇佣真正喜欢团结合作的人。他们必须有才华,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要由衷地__喜欢与我们共事__。
问题:为什么放弃原有好的工作,加入到现在的公司
唯一的好答案必须针对你的公司量身定制
但是有两类好答案:一类是关于公司使命的,一类是关于团队的。
作为求职者:不需要解释工作的重要性,而是解释为什么你再做别人从未想过要做的事情。这是唯一让你的理由变的独特的方法。(在选择工作时,想清楚自己为什么想要这份工作,和别人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还需要解释为什么你的公司适合他,“我愿意和这些人共事吗?“
作为招聘者:你只需提供健康保险类的基本福利,并许之其他公司无法提供的,即同优秀同事一道完成不可替代工作的机会。
初创公司要让员工近可能个性相像,如果大家世界观相同,则更容易做到这一点。(理想,职业计划上志同道合,兴趣,工作内容上志同道合)
每名员工只专注于一件事情,消除竞争更易于建立长久的纯粹的工作关系以外的交情。
##顾客不会自动找上门
销售人员都是演员:他们的第一要务是说服,而不是真诚。
如果产品的核心功能可以鼓励用户邀请其他朋友成为用户,那么这个产品才能进行病毒式营销。
销售的幂次法则:他们总以为销售策略越多越好。(所以把精力放在最值得做的事情上)
公司需要推销的不只是产品,你还必须向员工和投资者推销你的公司。
任何值得雇佣的潜在员工都会先了解公司。
##人和机器
未来最有价值的公司肯定不是靠计算机单独解决问题,而是关注计算机如何才能帮助人类解决问题。
##绿色能源和特斯拉
- 工程问题:你的技术具有突破性,而不仅仅少有改进吗?
- 实际问题:现在开创事业,时机合适吗?
- 垄断问题:开创之初,是在一个小市场抢占大份额吗?
- 人员问题:你有合适的团队吗?
- 销售问题:除了创造产品,你有没有办法销售产品?
- 持久问题:未来10年或20年,你能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吗?
阻碍进步的不是企业的贪婪与非盈利组织的善良之间的差异,而是做一样的事情。
最好的问题是无人尝试解决的问题。
只有针对特定问题拿出最佳方案的公司才能赢利。
##创始人驳论
公司应该汲取的教训是企业离不开创始人。(美剧”硅谷“Richard)
未来的模式:
- 未来将心衰交替
- 未来将稳定发展
- 未来人类会灭绝
- 未来加速腾飞